2016年,科技部、財政部啟動實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地方科技部門圍繞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決策部署和區域創新驅動發展,在地方科研基礎能力、地方科技創新支撐平臺、地方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公益性科技成果轉化等四方面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安徽省緊扣專項資金引導支持方向,把夯實縣域科技服務能力、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作為支持重點,出實招、有創新、成效好,2017年被國務院辦公廳表揚。主要做法如下:
堅持問題導向,專項資金聚焦縣域創新。安徽省共有105個縣(市、區),縣域經濟占全省的比重達48.1%。縣域創新能力薄弱是安徽省科技創新發展的短板,也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主要問題之一。為此,安徽在謀劃專項資金規劃時,著力強化了夯實縣域科技服務能力的提升。一是對國家和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符合條件的項目,獎補資金補助金額上浮20%。省級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縣域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0%。二是省科技重大專項中,設立皖北和貧困地區專項,支持省內高校院所與縣域開展項目合作。三是省級科技一般性轉移支付經費,專項用于支持皖北及縣域科技創新,累計支持科技項目150余項、經費9000多萬元。
強化制度建設,規范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成立了專項實施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由省科技廳分管負責人任組長,省財政廳教科文處、省科技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為成員,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科技廳條財處。二是強化管理制度建設。省財政廳、省科技廳聯合印發《安徽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對專項資金管理機構及職責分工、支持范圍與方式、項目和預算管理、監督與績效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此外,還制定專項資金具體項目管理制度,出臺了《安徽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備案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三是強化公開透明。項目實施重點抓公開透明機制,公開項目申報條件和要求。項目評審(評估)專家均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項三年滾動規劃、實施方案、項目評估(評審)方案、項目安排等均通過省科技廳會議集體研究審定。
開展績效評價,突出縣域創新特色,發揮專項資金的牽引作用。為強化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安徽省建立起項目承擔單位自評、歸口管理單位監督、省科技廳項目主管處室審核、社會中介機構復查相銜接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機制。我們針對各縣科技創新的需求和短板,突出縣域創新特色進行支持,專項資金力求用在刀刃上發揮牽引作用。一是針對縣域創業平臺和創新載體特色,依托已有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生產力促進中心、“星創天地”、科技服務機構進行支持。二是針對縣域創新驅動精準扶貧特色,依托已有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新農村研究院)進行支持,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員+能人大戶+貧困戶”等精準扶貧方式。
通過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撬動,有效帶動了省、市財政資金對縣域創新的支持,總計投入經費達6億元,有力促進了安徽省縣域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從現場復查和績效評價結果看,專項資金使用總體情況良好,有效帶動了全省的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支持1550家企業孵化,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2萬多人次,轉化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0多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