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創業創新成本加快小微企業成長
——多項減稅政策面向全國推廣
3月28日和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分別推出多項減稅措施,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
在5月3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與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就相關減稅舉措進行介紹與解讀。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這一系列舉措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稅收政策體系,將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7項減稅政策預計全年減負超600億元
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7項減稅舉措,包括擴大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范圍、對企業新購入500萬元以下設備和器具進行一次性稅前抵扣、延長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提高一般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將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稅收優惠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等等。此次減稅措施干貨足、亮點多,預計全年將為全國企業減輕稅負600多億元。
程麗華表示,與以往相比,此次減稅有幾個較為明顯的特點。導向更加明確,直接降低了小微企業成本,激發了創新潛能;受益面更廣,可以讓更多的小微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同時,政策更具穩定性和連續性,如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政策,目前已經在多個地區積累了成熟經驗,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
就業與創新將成減稅政策題中之意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新登記企業達132萬戶,其中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
就業是大的民生,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程麗華認為,今年大力度推進減稅政策,重點是聚焦于促進擴大就業和鼓勵科技創新兩個目標。“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多,在吸納就業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但也有‘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的天然劣勢,需要政府在稅收等政策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她說。
“同時,這次我們精準施策,打通了關鍵環節,將更好地促進創新發展。”程麗華表示,比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虧損彌補期限由5年延長至10年,將著力解決創新型企業發展初期積累虧損難以得到充分彌補的問題;又如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比例由2.5%統一提高至8%,正是提高廣大企業職工技能素質的重要舉措。
“稅負下降直接增加了企業現金流,省下來的錢可用于研發和生產。”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公司財務負責人王女士表示,受益于減稅政策,公司今年將至少少繳增值稅150萬元。
多措并舉將減稅“紅包”送到納稅人手中
“5月1日,我們如期實現了稅率調整后的發票開具工作,取得了深化增值稅改革的‘首戰告捷’。”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鄧勇介紹,截至2日24時,全國開票份數共達1132萬份,開票金額1469億元。
鄧勇表示,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推出7項減稅政策,聚焦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內容多、優惠足,稅務部門等正全力落實。從制發操作文件到加大優惠政策宣傳輔導力度,從征管系統和軟件的升級到進一步落實有關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的新辦法,各級稅務部門多措并舉,確保打通減稅政策的“后一公里”,努力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確保將減稅“大禮包”及時足額送到每名納稅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