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訊(記者操秀英)5日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十周年。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水平持續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日益凸顯,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持續改善。
專利及商標申請量大幅增長
據了解,2015年我國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100萬件,2016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0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由2007年的0.5萬件提高到2017年的5.1萬件。2017年,中國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有效注冊商標量大幅增長,持續位居世界。農業和林業植物新品種權授權總量由2007年的1616件增長到2017年的11039件。2008年-2017年,共核準注冊地理標志商標3906件,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359個,登記公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5萬余件。
知識產權多元保護機制逐步完善
2008年-2017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由2.5萬件增長至20多萬件,年均增長20%以上;成立3家知識產權法院,在南京等16地中級法院內設知識產權法庭,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審判標準日趨統一,判賠數額明顯提高。2008年-2017年,公安機關共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犯罪案件22.3萬余起,涉案總價值1549.5億元。2008年-2017年,全國海關累計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超過23.6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近15.8億件,案值近40.8億元,海關總署累計核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5萬余件。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全面強化,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保護及時性不斷提高,對各類市場主體公開透明、一視同仁,“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正在形成。全國深入開展“雙打”“雷雨”“天網”“護航”“雷霆”“清風”“龍騰”“劍網”“溯源”“打擊傍名牌”等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
知識產權多元保護機制不斷發展,統籌推進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調聯動。全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已批復建立19家,快速維權中心達到17家,知識產權舉報投訴與維權援助服務網絡基本覆蓋全國,知識產權維權調解機制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工作深入開展,全國設立10余個知識產權專門仲裁機構。開通中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
知識產權價值凸顯
推動構建“平臺、機構、資本、產業”四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北京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總平臺、西安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和珠海金融創新特色試點平臺均已投入運行,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體系基本形成。
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2017年,評選出中國專利金獎20項,外觀設計金獎5項,優秀獎870項,金獎獲獎項目實現新增銷售額939億元。
知識產權交易日趨活躍,我國專利、商標轉讓和許可數量穩步上升。新的知識產權運用模式不斷涌現,知識產權收儲、運營、質押、保險、托管、聯盟、股權投資、拍賣等新業態方興未艾。專利、商標、版權質押貸款發展迅速,規模突破千億元,有效解決了一批輕資產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持續增強
專利商標審查能力大幅提升,設立審查協作中心。審查周期明顯縮短,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穩定在22個月,商標注冊審查周期從法定的9個月縮短到8個月。
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持續提高,頒布企業、高等學校、科研組織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已有2.6萬家企業貫徹實施知識產權管理標準。
著力推動知識產權強企建設,努力培育更多知識產權示范和優勢企業,夯實強國建設發展基礎。
責任編輯: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