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瓶頸制約,推動民營經濟增量上檔、轉型提質,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意見提出,將多措并舉,搶抓“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機遇,把河北省建成民營經濟發展的樂土旺地,加快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格局,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末,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力爭達到70%以上,萬人市場主體數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上繳稅金占全部稅收收入比重達到75%以上,吸納就業人員數量占第二、第三產業比重達到80%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萬家以上,民營企業擁有河北省名牌產品占比達到85%以上,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河北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占比達到60%以上,工業園區、大型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和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放寬市場準入,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大限度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拓展民間投資領域。大幅放寬電力、電信、交通、市政公用設施等領域市場準入,進一步擴大新型城鎮化、軍民融合技術、社會領域產業的民間投資。落實民營企業在投融資、招投標等方面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同等待遇。雄安新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定州經濟開發區、威縣將成為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企業依法獲得用地、作出承諾后,可自主依法依規開展設計、評審、施工,竣工后再接受相關監管部門和單位驗收,實行“先建后驗”。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對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債權及證券化融資,成功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民營企業,依據《河北省資產證券化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省級財政按不超過發行總額1‰比例予以獎勵。支持民營企業到境內外主板和創業板、“新三板”、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充實省級千家上市企業資源庫,3年內新增掛牌上市民營企業300家以上。擴大企業債券融資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發行城市停車場、地下綜合管廊、戰略性新興產業、“雙創”孵化、配電網建設、社會領域產業等國家重點支持的專項債券。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資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在我省中小企業持有股權6個月、投資額超3000萬元的股權投資基金(除投資于房地產企業的股權投資基金外),按照《河北省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由省級財政給予獎勵,高限額1000萬元。
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鼓勵銀行開展特許經營權、政府采購訂單、收費權、知識產權新型融資方式,拓寬銀行抵質押物范圍。重點支持小微和涉農企業持有的商業匯票貼現融資。推廣應用創業創新金融平臺,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一站式”服務。合作銀行發放用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將得到一定比例的貸款風險補助或獎勵。進一步發展信用保證保險,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生產企業予以保險保費補貼。對開展“政銀保”工作的先進市縣分別給予300萬元、150萬元一次性獎勵,并按其年度貼息、保費補貼、風險補償支出的30%予以補貼。
同時,切實保障民企用地,推動用地政策落實;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鼓勵工業“上樓”,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力促企業轉型升級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創新扶持措施,重點支持新業態、新經營模式發展,支持科研人員、高等學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化解過剩產能分流職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創新。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抓好苗圃、雛鷹、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到2020年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萬家以上。強化民營企業人才支撐。對全職到我省民營企業工作的世界知名獎項獲得者、國內和發達國家院士,給予每人一次性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200萬元安家費補助;對引進的國家“”長期項目高層次領軍人才,給予每人一次性200萬元~10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100萬元安家費補助;對引進的“外專百人計劃”長期項目專家,給予每人不超過1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不超過100萬元安家費補助。
實施品牌質量提升工程。對首次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分別獎勵200萬元、100萬元,對獲得國際質量大獎的,參照中國質量獎予以獎勵;對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新取得國際商標注冊的企業按注冊費的70%、總額不超過20萬元獎勵,對新注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新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每件獎勵20萬元。力爭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0%以上。
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對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研發費用,按照75%稅前加計扣除。對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企業所得稅實行“三免三減半”。對居民企業一個納稅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國家重點扶持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所得,實行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減半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并按20%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政策要求的物流企業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按所屬土地等級適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拓展企業發展空間,營造公平市場環境
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將舉辦民營企業“全國行”“東盟行”“非洲行”等系列貿易促進活動。實施百展市場開拓計劃,組織民營企業參與境外大型展會,給予展位費等參展費用一定比例補貼。積極推進跨境電商“2212工程”,引導民營企業參加示范企業、平臺、園區和公共海外倉建設。抓好白溝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2020年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達到120億元。
推動鋼鐵、建材、裝備、光伏等民營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廣“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依托長城汽車圖拉汽車產業園在俄羅斯建設裝備制造生產基地,依托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建設面向非洲市場的河北工業園區,依托華夏幸福印尼唐格朗產業園和印度古爾岡產業園建設東南亞裝備制造生產基地,打造十大境外經貿合作區(基地)。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與央企合作,推動民營企業“搭船出海”,實現由單一承包型向勘察設計、投資建設、裝備供應、運營維護、技術服務集成式“走出去”轉變。
搭建政務服務平臺,為市場主體提供多樣化便捷服務,力爭更多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加強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涉企執法行為。在涉企執法部門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實現執法環節全程可追溯。堅決依法查處濫用行政權力干涉企業正常經營的行為,除法律規定外,不得隨意對企業采取停電、停氣等措施,嚴禁重復、多頭檢查,確保民營企業合法經營不受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