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
15560個京津項目提速河北轉型升級
制圖孫濤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龐超)前不久,滄州產新款現代ix35汽車剛一上市,當月銷售破萬臺。
這兩年,落戶滄州的北京現代,積極整合北京總廠資源,把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放到滄州,讓河北產出了北京現代暢銷的汽車。
不僅如此,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與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關聯的13個汽車產品項目也落戶滄州,帶動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就業30000多人,與汽車行業配套的物流、服務貿易和金融等行業飛速發展,一個嶄新的千億元級產業即將成為現實。
滄州汽車產業的發展,是河北加快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一個縮影。在張家口,北汽福田建成投產。在承德,大數據產業園區投入運營。在唐山,首鋼京唐二期開工建設,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已獲核準。
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啟動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緊緊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努力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我省把產業承接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出臺了《河北省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明確了協同發展中河北的功能定位,全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數據顯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四年來,我省累計引進京津項目15560個、資金1.5萬億元。
四年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呈現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相互投資增長迅猛、聯合創新大幅攀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等新動向。
“從項目承接到產業聯動,由點帶面,河北與京津攜手合作,加強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鏈重構,一個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產業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認為。
這四年,河北堅持精準定位、錯位承接,完善協同發展戰略平臺,把功能定位和責任主體落實到市縣、落實到企業、落實到項目。京津冀三地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初步明確“2+4+46”個平臺,引導創新資源和產業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個集中承載地,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天津濱海新區、張承生態功能區等四大戰略合作功能區及46個專業化、特色化承接平臺集中。自此,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疏解和承接,更加體現一體謀劃、統籌考慮,三地產業協作邁向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承接京津項目256個,總投資3671.58億元;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簽約醫藥企業102家,其中大半是京津藥企。
我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支撐,努力破解制約協同發展、產業對接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區域體制機制高地,營造良好承接環境,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
“北京藥,河北產”。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開了全國先河。生產地在河北,公司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藥監局實施許可、認證、監管。異地監管機制的實施,打破了阻礙京企外遷的壁壘,加速了北京藥企的外遷步伐。
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入推進。我省出臺《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重點改革試點方案》,在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推進科技金融創新、加快人才引進與培養三個方面,選擇了14項含金量高、支撐性強的重點改革集中發力、精準發力。
我省加強與中關村、濱海新區等創新源頭的對接協作,借力京津產業優勢和科技資源,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近四年來,我省與京津共建各類科技園區55個、創新基地62個、創新平臺160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76個,引進轉化科技項目570項,吸引落戶京津高科技企業1400家。
統計顯示,我省先后承接京津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物流等產業轉移項目超過1.2萬個,為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積蓄了新動能。
如今,河北產業轉型升級迎來了三大可喜變化:裝備制造業超過鋼鐵成為大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增速超過傳統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二產。